找到相关内容11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简述

    ——人体的感觉意识,共有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灵感六种类型。这六种感觉,所感知的层次各有差别,嗅觉、味觉在于不同的分子,触觉在于作用于身体的力,视觉在于光子,听觉在于音波,灵感在于特别信息。...一时闻,此则圆真实”——有的感觉功能的发挥,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限制,而听觉却可以同时感知各个方向的声音。所以,听觉具有可以普遍觉察一切的真实作用。   3、耳根的感知最能超越障碍   “隔垣听音响,遐弥俱...

    陶贵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5940553.html
  • 真妄二维的简择:唯识学与西方哲学会通新探

    认识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。  胡塞尔的现象学表述了与此相同的认识。在现象学中,所谓意识,朝向的不是具体事物,而是“对象”(Gegestand即立在意识的对面):“‘外部事物’在感性感知中一举而显现给我们,只要我们的目光落在它上面。”[7]在感知中向我们“显现”的东西,便是“对象”。探讨这种“对象”,便是现象学的任务。“感知与对象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概念,它们相互指明各自的含义。”[8]引文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4157978.html
  • 佛教知识论与西方知识论的若干比较

    西方知识论,现量还不是知识。当现量由感知过渡到概念的时候,我们才称之为知识。举例来说,当我们现量感知到面前的墙壁是白色的时候,这时候我们还没有生成概念,所以还不是西方知识论意义上的知识。但当我们指着墙壁说:“这是白色的”的时候,我们已经由感知走到了概念,我们可以说我们有了知识。这是由现量得来的知识。一般来说,由现量得来的知识并不会出错。   那么,由比量得来的知识可能出错吗?我认为是可能的。比如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3138463.html
  • 念佛诵经有甚么好处

    以及日后发展的方向。今天我的讲题是“念佛诵经有甚么好处”。  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、耳朵、舌头、鼻子、身体、意想等感知器官,佛教称之为六根。人们透过六根感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事物,所以一切的认知是包括六尘在内的感知活动。六尘对应于六根而起作用的,把六根与六尘联结起来而产生认知作用的,中间有六识作为媒介。若一个人缺少了六识,就无法感知事物的存在,尤如在黑暗中,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任何东西。试...

    永惺长老开示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04028259.html
  • 此时此地是唯一的真实

    ,它根本就不真实存在。  时间是人的“头脑意识”与“事物运动”相互发生配合的一  个合成物,时间是人的头脑用来描述事物变化的一个思维工具。  你对事物的真实感知一直是面对面的“现在”,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根本不是你直接感知到的,而是分别在你头脑的记忆和想象中产生的。  事物的过去和未来,完全来自人的头脑的记忆和想象,而事物真实存在的现在,是你没有通过头脑而直接感知到的。那就是为什么你什么也没有想,你也...

    樊思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1558325.html
  • 什么是“开悟”

    修行者一旦开悟,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,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,所以,开悟也就是即心成佛。   那么,怎么样才算是开悟呢?   开悟,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,而是包括感知、思想、以及心身状态的...入空性”,显宗则称作“证佛法身”,禅宗则称为开启“真空如来藏”,得见“本来面目”。   二、知觉变化:  开悟的知觉变化,包括知觉能力的变化与觉知范围的变化。  一般没有开悟的众生,他们感知能力一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3153718.html
  • 《正理经》简读(二)

    提出了疑问。   这一句经文有两种说法,咱先说第一种。这第一种说法是乌地阿塔克拉在《疏》中的说法。乌地阿塔克拉把这一句经文分了几个步骤来解说:   A,咱们先看那些已经确切感知到的东西,比如说这张桌子,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这是一张桌子!我会不会对它产生疑惑?不会!那么,对于那些还没有感知到的东西呢?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感知到任何东西,你让我对什么东西产生疑惑?既然产生不了疑惑,也就是说没有疑!事物对我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0038373.html
  • 凡夫的世界与圣者的世界

    境的意思,因为说“只有”识,就是在否定有识之外的其它东西,除了圣者所证的实际存在的心识之外,其余一切都是心识所认识的对象了,所以都被称为心识所对之境,识外之境。未证真实的凡夫的心识,不能感知实际存在的心识本身,因为眼不能自看,手不能自握,心也不能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,心识只能感知心识所认识的对象、境界,所以说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都是识外之境。  这样,唯识所说的“外境”,并不只是指物质世界,而是指...

    大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4741565.html
  • 凡圣所见世界究竟有何不同?

    认识的对象了,所以都被称为心识所对之境,识外之境。未证真实的凡夫的心识,不能感知实际存在的心识本身,因为眼不能自看,手不能自握,心也不能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,心识只能感知心识所认识的对象、境界,所以说...存在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,我们从未见过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,我们无始以来就生活在一个完全由意识营造的生死长梦之中。  我们人类既然不能感知到意识之外的外在世界,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究竟是些什么凡夫就...

    大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647431.html
  • 《正理经》导读(代序)

    因,不能证成声常之宗,所以是误难。  十六、堕负。即于辩论中被判定为失败的规则。共二十二种[5]:  1.坏宗。承认敌方观点,放弃自己的观点,如立方立下列论式:  宗:声无常  因:可感知故  喻:如瓶  敌方反驳说,“一切可感知的都是常,如罐性。声可感知,故声常”。立方听后,承认了对方的例子的性质,然后接受敌方观点,放弃自己观点,这是坏宗。  2.异宗。立方受到敌方的反驳时,改变自己的宗。如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5938371.html